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浪潮中,新能源汽车的各个系统都在经历着深刻变革,汽车空调系统也不例外。与传统燃油汽车的空调相比,新能源汽车空调不仅承担着调节车内温度、湿度、空气质量的任务,还需要在节能降耗、提升续航里程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,这使得其在技术原理、系统结构和性能表现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。
传统燃油汽车的空调系统主要由发动机驱动压缩机来实现制冷功能,压缩机通过皮带与发动机相连,发动机运转带动压缩机工作,消耗发动机的动力。而在新能源汽车中,纯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,无法依靠发动机来驱动空调压缩机,因此采用电动压缩机,由车辆的动力电池直接供电。这一改变不仅摆脱了对发动机动力的依赖,还能实现更精准的控制,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压缩机的转速和制冷量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。混合动力汽车则较为灵活,既可以在发动机工作时利用发动机驱动压缩机,也能在纯电行驶模式下切换到电动压缩机工作,实现两种驱动方式的互补。
新能源汽车的制热方式同样与传统燃油车不同。传统燃油车利用发动机产生的余热来供暖,几乎不需要额外消耗能源。但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,在没有发动机余热可利用的情况下,需要采用其他制热技术。目前常见的制热方式有 PTC(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)加热和热泵空调。PTC 加热是通过电流通过 PTC 元件产生热量,再通过风机将热量吹入车内,这种方式制热速度快、控制简单,但能耗较高,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。热泵空调则是通过制冷剂循环,将外部环境中的热量搬运到车内,就像家用空调的制热原理一样,相比 PTC 加热更加节能,但在低温环境下制热效率会有所下降,需要结合其他辅助加热手段来保证制热效果。
除了制冷和制热功能,新能源汽车空调在智能化和舒适性方面也有了进一步提升。随着智能座舱概念的兴起,汽车空调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,而是与车辆的整体智能控制系统深度融合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提前远程开启空调,在上车之前就将车内温度调节到舒适的状态;车辆也能根据车内外环境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强度以及车内人员数量等信息,自动调节空调的工作模式和参数,实现更加个性化的舒适体验。此外,新能源汽车空调还配备了高效的空气净化系统,能够过滤 PM2.5、花粉、异味以及有害气体等,甚至有些车型还具备病毒消杀功能,为车内人员提供健康洁净的空气环境。
从发展趋势来看,新能源汽车空调将朝着更加高效节能、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。在节能方面,研发人员不断探索新的制冷制热技术和材料,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,减少对车辆续航的影响;在智能化方面,通过与 5G、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,实现更精准的环境感知和更智能的控制策略;在集成化方面,将空调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、电机电控冷却系统等进行整合,共享部件和管路,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,降低生产成本和车辆自重。
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革新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,它不仅关系到车内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和健康,也对车辆的续航里程和性能表现有着重要影响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新能源汽车空调将在提升用户体验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。